《張掖市特色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已經市推進種業振興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同意印發,現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
為貫徹落實《甘肅省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甘肅省特色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張掖市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部署要求,搶抓國家實施種業振興行動重大戰略機遇,加快推進我市特色種業(蔬菜、油菜、小麥、瓜類、花卉、中藥材、小雜糧等)發展,打好種業翻身仗,特制定本方案。
二、文件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制定背景。經過多年發展,我市已成為全國重要的蔬菜、油菜、小麥、瓜類、花卉、中藥材、小雜糧等特色種子生產基地。全市已形成以甘州、臨澤、高臺三縣區黑河灌區雜交蔬菜制種為主,以山丹、民樂兩縣常規繁種為輔的特色種子生產格局。制種基地分布在甘州、臨澤、高臺、山丹、民樂五縣區的40個鄉(鎮)、177個村。2017年,張掖市被認定為第一批國家蔬菜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山丹縣、民樂縣被認定為第一批國家油菜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全市特色種業種子生產優勢基地已形成,產業化水平不斷升級,種子生產技術優勢突出,種業市場環境進一步優化。同時,也存在育種創新能力弱、企業整體競爭力需進一步加強,基地基礎設施較弱、供種保障能力需進一步加強,病蟲害防控能力不足、可持續發展能力需進一步加強等問題和短板。發展特色種業具有自然條件優越、技術優勢明顯、面臨重大發展機遇等優越條件。
第二部分,發展思路和目標。總體思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下決心把民族種業搞上去”的重要指示,立足張掖農業特色產業和現代絲路寒旱特色農業定位,結合張掖自然優勢、區位優勢、技術優勢和種業基礎,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出發,以延伸制種產業鏈、提升種業價值鏈、延伸制種農民利益鏈,推進我市特色種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堅持市場主導、企業主體、科研后盾、政府保障,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著力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良種聯合攻關、基地供種保障、企業做大做強、種業市場監管,建設國家級優質特色種業基地,為種業強省建設做出張掖貢獻。發展目標:到2026年,全市特色作物制種總規模達到40萬畝,總產量達到5000萬公斤以上。其中:蔬菜制種面積穩定在15萬畝,產種量達到1500萬公斤以上;油菜制種面積穩定在5萬畝,產種量達到750萬公斤以上;小麥良種繁育面積穩定在5萬畝,產種量達到2000萬公斤以上;瓜類、花卉、中藥材、小雜糧等繁種面積穩定在15萬畝,產種量達到1200萬公斤以上。新建和改造提升規?;?、機械化、水肥一體化、信息化制種基地15萬畝以上,建成成套種子加工線40條,種子質量抽檢合格率達到98%以上。構建基礎性、公益性研究與商業化育種有序分工、密切配合的種業科技創新體系,選育高產、優質、專用、多抗的瓜菜花卉品種5個左右,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種業創新體系,種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進一步提高,培育出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種業龍頭企業。展望2030年,全市特色作物制種面積穩定在40萬畝以上,總產量達到6000萬公斤以上,選育高產、優質、專用、多抗的瓜菜花卉品種10個左右。新建和改造提升規?;?、機械化、水肥一體化、信息化高標椎制種基地25萬畝以上,其中:蔬菜制種基地8萬畝,油菜良種繁育基地5萬畝,小麥良種繁育基地5萬畝,瓜類花卉良種繁育基地3萬畝,其他作物良種繁育基地4萬畝。制種副產品資源化利用率85%,化肥和農藥使用比例降低到35%,基本實現種子綠色生產。種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生物育種研發和產業化取得新進展,自主選育品種和核心種源自給率進一步提升。以鼓勵保護自主創新、原始創新的種業知識產權制度和監管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形成一批具有行業引領性、核心研發能力、育繁推一體化的領軍企業,良種繁育產業鏈供應鏈進一步健全,生產機械化、加工精細化、管理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實現種業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
第三部分,重點任務。一是持續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認真開展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收集,開展農業種質資源鑒定評價和創制,加大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二是推進種業技術創新和聯合攻關。加強良種聯合攻關,育種創新項目建設,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三是提升制種基地建設水平。加快建設高標準種子生產基地,著力提升種子生產裝備水平,建設高標準種子生產設施,建立蔬菜種子初加工網絡,升級種子精加工裝備,強化種子倉儲物流能力。四是扶持優勢種業企業發展。扶持優勢企業發展,大力培育特色企業,推動生產社會化服務。五是強化種業市場監管。健全完善機制,加強市場監管,加強農業綜合執法。六是加強種業人才隊伍建設。組建高層次人才團隊,完善用人機制,加大培訓力度。
第四部分,重點項目。通過全面落實國家扶持種業發展政策,用好制種大縣獎勵、現代種業提升工程、省上現代絲路寒旱特色農業、現代種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等政策,重點謀劃實施特色種業振興行動項目9項。包括:育種平臺建設項目、良種聯合攻關項目、省級現代種業產業園建設項目、制種基地建設項目、育繁推一體化種子產業化建設項目、蔬菜花卉產地初加工設施建設項目、種子加工線提升改造項目、種業人才隊伍建設項目、制種廢棄物無害化處理項目。
第五部分,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在各級推進種業振興行動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的統一領導下,按照分工協作、合力推進的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和措施,加快推進特色種業振興行動。各縣(區)農業農村部門要將特色種業振興行動作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點任務來抓,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主體責任,及時研究解決重大問題。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建立政府投資引導、企業投資為主、社會投資積極參與的多元化投資體系。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加強銀企對接、政企對接,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統籌現代寒旱特色農業發展資金等現有渠道財政資金,切實加大各級財政資金支持力度。三是強化科技創新與服務。充分發揮農業科研院校、龍頭企業和產業體系的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針對種質資源利用保護等產業鏈關鍵環節,建立政產學研推協同創新機制,研究解決制約特色種業發展的關鍵技術“瓶頸”問題,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利用,搞好技術培訓、指導和示范服務。四是做好宣傳引導。注重發揮主流媒體、新興媒體作用,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系列宣傳。要開展特色種業發展成就、創新成果、重大工程建設的宣傳,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種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