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市馬鈴薯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已經市推進種業振興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同意印發,現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
為貫徹落實《甘肅省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甘肅省馬鈴薯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張掖市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部署要求,搶抓國家實施種業振興行動重大戰略機遇,推動馬鈴薯種業高質量發展,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二、文件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制定背景。張掖市馬鈴薯栽培歷史悠久,山丹、民樂兩縣沿山冷涼地區及高臺縣新壩鎮、甘州區安陽鄉及花寨鄉等區域,光照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氣候冷涼,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病蟲危害輕,是馬鈴薯種薯繁育的優勢產區。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馬鈴薯產業發展,把馬鈴薯產業作為特色優勢產業重點培育,把提升馬鈴薯產業發展后勁、增加農民收入作為總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龍頭,以種薯為優勢,以商品薯為基礎,以科技為支撐,積極推動馬鈴薯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構建以良種繁育、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馬鈴薯產業體系。張掖市馬鈴薯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持續推進、原原種繁育能力不斷增強、科技水平不斷提高、貯藏體系逐步完善,但也存在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相對滯后、基地基礎設施薄弱、機械化水平不高、種薯市場監管難度大、種薯質量檢測手段落后、機械化種收技術不到位等困難和問題。
第二部分,發展思路和目標。發展思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省委、市委1號文件部署要求,強抓國家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和創建全省鄉村振興示范區機遇,以國家馬鈴薯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為重點,全力推進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新品種選育及創新、種薯企業培育、種薯市場質量監管、人才體制機制創新等工作,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馬鈴薯種薯產業做優做強。發展目標:到2026年,以山丹、民樂為重點建設15萬畝“原原種生產工廠化、原良種生產規?;?、標準化、機械化”種薯擴繁基地;全市馬鈴薯種薯繁育面積穩定在10萬畝,產種量達到3億公斤以上,年產馬鈴薯原原種繁育能力2億粒以上;引進和選育抗旱、抗病、加工專用型馬鈴薯新品種5個以上。培育年銷售額2000萬元以上種薯企業達到2家;育繁推供一體化良種繁育體系更加完善,保障全市馬鈴薯種植安全用種,逐年提高向外供種能力。展望2030年,以山丹、民樂為重點建設20萬畝“原原種生產工廠化、原良種生產規?;?、標準化、機械化”種薯擴繁基地;引進和選育馬鈴薯新品種8個以上;年產原原種達5億粒以上,馬鈴薯良種生產面積10萬畝以上;新培育年銷售額達到5000萬元以上種薯企業2家,累計達到4家,培育年銷售額1億元以上種薯企業達到1家;育繁推供一體化良種繁育體系更加完善,保障全市馬鈴薯種植用種安全,提高向外供種能力。
第三部分,區域布局。結合各縣區自然資源優勢及種薯生產條件,以民樂、山丹兩縣為主,高臺縣和甘州區為輔,在1800-2500米區域形成馬鈴薯種薯繁育優勢基地,主要分布在山丹縣位奇鎮、陳戶鎮、大馬營鎮、霍城鎮、李橋鄉、山丹馬場,民樂縣南豐鎮、永固鎮、洪水鎮、新天鎮、三堡鎮、南古鎮、順化鎮,高臺縣新壩鎮,甘州區安陽鄉、花寨鄉。以市農科院、甘肅農業大學及種薯企業為依托,在山丹縣位奇鎮建設馬鈴薯科研育種創新基地;在山丹縣、民樂縣建設以馬鈴薯種業為主的馬鈴薯現代農業產業園。
第四部分,主要任務。一是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開展種質資源普查收集,建設種質資源圃。二是創新新品種選育技術。加強馬鈴薯良種聯合攻關,推動馬鈴薯科技成果轉化。三是大力建設標準化種薯生產基地。創新基地建設機制,提升種薯基地建設水平,提高種薯生產機械化水平。四是推動優勢種薯企業發展。加大企業培育力度,提升企業創新能力。五是強化種薯質量監管。提升檢測能力和檢測效率,開展馬鈴薯種薯質量認證,加大種薯質量監管。六是健全人才保障體系。從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育種、種薯高效生產、質量控制、貯藏、加工等環節,持續加強人才投入和技術創新,增強產業發展內生動力。建立種薯產業專家服務隊伍,強化人才培訓,大力引進高級人才。
第五部分,重點項目。通過全面落實國家種業發展扶持政策,用足用好制種大縣獎勵資金、現代種業提升工程、現代寒旱特色農業發展資金等財政資金,重點謀劃實施馬鈴薯種質資源圃建設項目、馬鈴薯良種聯合攻關項目、馬鈴薯制種大縣獎勵項目、黃河流域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建設項目、民樂縣水肥一體智能化管控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建設項目、馬鈴薯生產裝備累加補貼、馬鈴薯種薯生產機械作業補貼、馬鈴薯種薯監管技術支持體系提升項目、馬鈴薯種薯質量認證示范點建設項目等。
第六部分,組織保障。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張掖市推進種業振興行動領導小組職能作用,細化任務,相互配合,督促各縣區將重點工作任務落到實處,見到實效。有關縣區黨委政府要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主體責任,及時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建立健全部門共建共管協調機制,嚴格目標責任考核,強化政策制度和工作力量保障。二是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將馬鈴薯種業納入政府財政、債券重點支持范圍,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優惠貸款利率,拓展抵押物范圍,加大貸款投放力度。擴大種業企業信貸擔保規模,對種業龍頭企業給予股權融資支持。積極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增加馬鈴薯種薯保險新產品,做到應保盡保,不斷提高馬鈴薯種薯生產風險抵御能力,建立種薯產業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統籌用好現代寒旱特色農業發展資金等現有渠道財政資金,支持種薯產業發展。三是加強技術指導培訓。培養馬鈴薯技術骨干,開展馬鈴薯種植、加工、檢驗檢測、市場營銷等各環節培訓,培訓實用技術人才;組織開展標準化生產技術應用和先進適用技術的示范推廣,為種薯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提供全程技術指導與服務。四是強化宣傳引導。注重發揮主流媒體、新興媒體作用,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系列宣傳,及時對發展馬鈴薯種業的重要性、取得的成效進行解讀和宣傳。將媒體作用與品牌打造、市場推廣有機結合,組織開展種業發展成就、創新成果、重大工程建設等宣傳,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種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